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来源:市国资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2-01-11 15:59 浏览:5890次


渝国资2021〕 11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各区县(自治县)国资监管机构,两江新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国资监管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国务院国资委“十四五”全国国资系统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划》《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全市国有经济更好服务国家和全市发展战略、更好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委牵头制定了《重庆市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十四五”规划》,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重庆市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十四五”规划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1年11月5日

(联系人:包涛,联系电话:67678058)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国务院国资委“十四五”全国国资系统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划》《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全市国有资本更好服务国家和全市发展战略、更好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制定如下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市国资国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积极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国企经营效益稳中有进。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分别达7.8万亿元、2.6万亿元,较“十二五”末均增长60%以上。全市国有企业经营性利润占比由36.8%提高到63.5%,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7.1万元/人增加到31.2万元/人。全市国有企业新增上市公司4家,资产证券化率由52%提高到55.9%

国资布局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全市国有企业聚焦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服务、保障民生作用充分发挥。围绕高速公路、铁路轨道、枢纽站场、城市路桥、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实施全市百项重点关注项目211个,完成投资2252亿元,占全市百项重点关注项目投资总额的35%。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在公益性、基础性、功能性领域国有资本占比由82.5%提高到87.2%,在竞争性工商业领域资产占比从17.5%减退至12.8%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国有企业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2.1%,市属国有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1.26%提高到2.7%,发起设立43支创新发展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1172亿元,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5个、市级创新平台187个、创新骨干人员1.9万人。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钢股份司法重整成为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典型案例,退出煤炭落后产能2181万吨,处置“僵尸企业”713户、压缩管理层级315户。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企业比重由53.5%提高到60.3%。深化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科学系统、精简高效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国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更加充分,企业党委管党治党意识和责任进一步增强,全面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国企干部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国企党建质量,持续正风肃纪和反腐败,国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不断实起来、严起来、强起来,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主要问题

    当前,全市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产业引领带动力不强。市属国有工商企业主要集中在建筑、基础化工、医药、机械、商贸物流等传统行业,业务布局分散,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支撑不足。二是基础保障作用发挥不够。国有资本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供给短板,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支撑保障能力还有待增强。区县国资规模小、国企实力总体偏弱,且主要分布在投融资平台,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三是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国有企业创新投入不足,高端创新平台、高层次创新人才数量偏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不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展缓慢。四是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还不够高。

    (三)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国有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从全市来看,我市国有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产业能级不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对全市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功能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体上,国有企业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大于挑战。

    谋划全市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要深刻认识全市国有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更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全市公共服务保障、基础设施支撑、战新产业引领的重要功能,增强国有资本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更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在全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国企新担当、新作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强各级党组织对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坚持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提升全市国有经济整体功能,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更好服务国家和全市战略。推动全市国有资本在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支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质量,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通过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国有资本向特定功能领域、重要行业优化布局,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带动作用。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更多利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和平台,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国有资本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国有资本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

      (三)主要目标

到“十四五”末,全市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规模效益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国资布局结构形成新格局,国资监管效能实现新提升。到2025年,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功能科学的全市国有资本体系基本形成,国有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实力持续增长、国有资本整体保值增值,企业盈利能力、投资回报能力等主要经济指标显著增强,利润结构持续优化,供给质量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积极争当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排头兵,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创新人才更加集聚,产品更具核心竞争力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

       —国资布局结构形成新格局。推动全市国有资本90%以上布局在公共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服务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作用更加凸显。

       ——国资监管效能实现新提升。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更加成熟,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优势充分发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基本完成,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国资监管大格局基本成熟定型。

       三、强化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加大国有资本对关系全市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和应急能力建设领域的投入力度,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和影响力,发挥国有资本公益性、保障性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美好生活需要。

      (一)强化对供水供气、供电及电煤等能源的保障能力。发挥国有资本在供水、供气和电煤保障等领域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总体保障能力。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完善城市供水互联互通、互调互济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大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开发力度,支持鼓励氢能源前瞻性研究和项目开发,在优化全市能源结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按照“气源多元、互联互通”原则,推进燃气供应与国家管网等互联互通,实现动态串换气,加快燃气应急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陕煤入渝、疆电入渝,建设国家级储煤基地,提升电煤保供能力。

      (二)强化对粮食供应的保障能力。保持国有资本在粮食收购、粮食储备领域的主导地位,增强粮食储备能力、应急供应保障能力。推动市属国有粮食企业在全市粮食流通中发挥主渠道、粮食安全“蓄水池”、粮油市场“调节器”作用,调整优化储备粮规模和品种结构,全面提升仓储能力、加工能力、物流配送能力、粮源保障能力。引导农业领域国有企业在聚焦主业,提升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农业投入品研发生产能力,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稳定供应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三)强化对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的保障能力增加国有资本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领域的有效供给,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进广阳岛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建设“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推进国有资本积极布局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污水治理、固废危废处置、环境检测、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城市绿化美化等领域业务。

     (四)强化金融领域国有资本保障作用保持国有金融资本在地方国有银行、证券公司、担保公司、要素市场交易机构等行业的合理比重,积极参与发展保险产业。推动地方金融类国有企业聚焦服务国家和全市重大战略、重要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加快金融工具创新,充分发挥国有金融资本在科技金融、智慧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引导基金等方面的作用,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要素市场资源集聚功能,增强区域性要素市场集聚辐射效应,努力向区域性、全国性要素交易市场拓展。

     (五)强化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持保障能力建立国有资本提供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机制。在有效防范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前提下,加强国有资本在全市公用事业、公共文化、普惠型养老服务、医疗教育、医药保障、防灾救灾减灾、公共应急物资保障等民生领域布局,积极培育发展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责主业的国有企业。对公共服务功能国有企业以及承担部分公共服务功能的国有企业,进行公共服务业务分类核算、分开考核。

     (六)强化对军民融合发展的保障能力。推动国有企业与军工央企集团合作,争取国家在渝布局重大军民融合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围绕电子信息、智能控制、装备制造、应急装备等传统领域和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聚集兵器、船舶、航天、航空、电子等重点行业,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牵引,大力加强本地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式发展。

        四、提升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的支撑作用

     推动国有资本聚焦服务国家和全市战略,在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当好“主力军”,发挥国有资本支撑作用。

  1. 提升骨干网络和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支撑作用。统筹资产、资金、资源,推动地方投资类国有企业发挥专业优势,加速建设交通强市。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国际航空枢纽新能级,完善重庆多机场功能布局。积极参与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建设、公路建设打造畅通顺达的交通网络,加快建设“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提档升级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低等级路段。打造高质量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加快构建“一干两支六线”衔接顺畅的高等级航道骨架,协同推进航运设施、航电枢纽、港口码头建设。加速推进都市区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实施好城市重点市政道路、立交及桥梁建设。加快建设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形成长江、嘉陵江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发挥国有企业在全市重大产业平台开发建设中的运营主体作用,推动两江新区、高新区、重庆经开区及其他国家级、市级开发区建设。

  2. 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作用加大国有资本在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力度,积极参与成渝国家高速公路重点路段开展智慧公路建设,乌江、涪江等高等级航道开展智慧航道建设,打造重庆铁路主导型智慧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工作。重点围绕智能城市基础设施、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智能计算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等方面,强化重大项目的牵引与带动作用,积极布局5G应用、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新型基础设施服务能级。

  3. 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支撑作用推动国有资本积极服务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服务,提高机场客运服务辐射能级,重点面向“一带一路”开通或加密国际航线,加快建设广覆盖、深通达的国内航线网络,完善支线机场航线网络布局。提升高速公路运行管理效率提高路段通行能力。深化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主城都市区加快推进航空、高速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地面公交的多线接驳和无缝换乘;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加快推进优化升级客运站场体系,深化与主城都市区互联互通,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线网体系。推进交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水陆联游网络,重点布局长江区域性水上旅游客运。

       (四)提升大数据应用发展支撑作用持续优化全市大数据产业布局,支持国有资本加大数字基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产业及数字安全投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有大数据企业,形成以核心企业为引领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坚持全市公共数据运营由国有资本控制,建设集数据登记、确权、定价、交易、溯源为一体的数据交易平台。构建“聚通用”综合数据运营平台,强化“渝快办”“渝快政”“渝快融”等线上平台运营,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

       五、加强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布局

以提高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引领,加大国有资本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更好助力全市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

     (一)加强对创新能力体系建设的投入布局支持国有企业在全市创新引领中发挥更大作用,牵头和参与重大科技任务,推动构建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加大国有资本对基础创新能力建设及创新研发平台建设的投入,鼓励国有企业围绕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及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构建一批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共享创新的开放创新平台。鼓励科研院所转制企业更好发挥行业共性技术平台作用,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良性互动创新生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和服务行业技术进步。

    (二)加强国有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营业务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国家实施“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和应用迭代,着力开发新产品、新服务,研发新技术、新标准,构建新模式、新业态,运用新管理、新治理。强化国有资本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业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实行“揭榜挂帅”制度,集中力量在智能装备、智能仪器仪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医疗健康、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绿色建筑、生态环保、金融科技、智慧商贸、智慧物流等领域和环节,研发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智造”转变。

     (三)加强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把产业链领域作为科技创新重中之重,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紧紧围绕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仪器仪表等瓶颈短板领域部署创新链,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增强产业链安全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充分发挥产业链核心企业主力军作用,整合生产组织全过程要素资源,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标准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聚焦集成电路、核心材料、高端数控机床等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领域,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和工业设计、关键试验、科技咨询等产业链基础服务,提升产业链供给体系韧性和对国内需求适配性,促进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带动提高产业链上下游质量管控水平。集聚和发挥国有企业需求优势,实施自主创新产品“迭代”应用计划,带头支持国产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增强重大工程牵引示范作用,以用带创、以用促创、以用强创,面向国内市场培育更多具有进口替代功能的供应商渠道商。

     (四)加强对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资本投入灵活运用产业发展基金等多种工具,加强国有资本对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推动产业集群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产业集团根据自身优势和产业链延伸需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运营,研究探索灵活可控的国有资产转让和股权激励等措施,支持服务新兴产业初创期高成长型企业和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期和技术攻关期,国有资本通过战略性投资,在孵化新业态、研发新技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已经发育成熟、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产业,国有资本要通过周期管理和循环利用,实现总体效能最大化。

       六、优化国有资本区域布局和对外开放格局

     优化调整区域和境外国有资本布局,发挥国有资本在服务国家和全市战略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一)推动国有资本更好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推动国有资本在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引导要素资源流动、补齐短板不足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扣“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找准切入点、明确主攻点,在交通、产业、创新、金融、生态等“五个一体化”发展方面深化合资合作,努力在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国有资本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的布局投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积极参与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国有资本新担当新作为。鼓励市属国有企业与中央企业、各省市地方国企深化战略合作对接,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建设。

       (二)推动国有资本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支持国有企业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实施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计划,推动与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再上新台阶。用足、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贸易协定、自贸协定相关优惠政策,推动国有企业以优势产品和服务拓展国际市场,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服务国家和本市战略。优化国资布局,推动国有企业打造对外开放跨境资本运营平台、金融服务网络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开放型经济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引进外资,提升引进外资质量,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三)推动国有资本更好服务“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聚焦重大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文旅康养、特色农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通过项目化对接、市场化运营、专业化实施方式,集中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项目。助力“一区”做大做强,积极参与长嘉汇、广阳岛、科学城、枢纽港、智慧园、艺术湾等城市功能区建设,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主城都市区落地。助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发展,积极参与“万云开”同城化、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江城”特色城镇化发展。助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发展,立足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布局生态康养、文旅融合等市场化项目。

       七、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有序流动

    坚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方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不同层级国有资本之间、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之间的高效协同合作、合理有序流动,推动国有资本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中

     (一)推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正确方向,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要求,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利用混合所有制、项目合作、产业联盟等企业组织形式和运营模式,推动全市国有企业与央企、其他省市国有企业及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发展、共赢发展,促进各类资源禀赋优势融合集成。进一步探索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效能的新机制新模式,总结推广实践中出现的国资民资战略联盟、产业基金、知识产权合作等新兴融合发展模式。

     (二)推动市区(县)国有资本高效协同合作统筹国资国企发展大局和全市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全市资源禀赋、传统优势和发展基础,增强全市产业链和供应链关键配套。搭建市区(县)两级国资国企合作平台,促进土地、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资源互补。发挥市属国有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结合区(县)国有企业特色优势,加强合资合作和协同创新,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打造一批市区(县)合作示范项目。完善市区(县)两级国有企业间的战略统筹、区域合作、利益补偿共享机制,引导国有资本跨地区合理有序流动。

     (三)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出资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相结合,统筹谋划、稳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增强国有经济在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中的作用。引导国有企业有效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实现低效资本回笼、亏损资本止损,提高资本再利用再配置效率。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充分竞争领域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防止产生新的过剩产能。

     (四)推动国有资本市场化法治化进退流动发挥改革对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聚集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专业化平台功能,鼓励支持国有企业通过进场交易、协议转让、无偿划转、资产置换、集团内部整合等方式,处置效益低、管控难、无战略安排的长期投资,盘活生产设备、厂房、办公用房、土地等长期闲置资产,转让、整合、退出酒店、餐饮、疗养院以及其他无协同效应的非主业资产,依法处置清理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加快“僵尸企业”处置。建立低效无效资产预警识别长效机制,加强动态管理。

       八、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确保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各项举措有效执行,落到实处。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委领导作用,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全过程得到充分体现和切实加强,为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加强对国有企业关键岗位和重要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

     (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压实企业改革主体责任,统筹各层级改革,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坚持和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坚持依法行权履职,落实国资监管机构全面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和负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等职责,加快形成机构职能上下贯通、法规制度衔接规范、行权履职协同高效、改革发展统筹有序、系统合力明显增强的国资监管大格局。持续深化政企分开、政资分开,除特殊情况外经营性国有资产均纳入集中统一监管。持续完善国资监管法规制度体系,统一产权管理、资产统计等基础管理工作。

     (三)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建立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推进全市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导各区县开展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市级国有企业及各区县国资监管机构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晰功能、把准定位,有力有序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坚持整体规划、统筹推进,不搞一刀切、一蜂窝。要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总结宣传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工作成效经验,营造良好氛围。